与美国、西欧等市场众多公司在金融危机中大幅减产、裁减人员以渡过难关大相径庭的是,博世选择这个时机在中国高调宣布其未来10年内的“拓展计划”,以此显示对中国市场的信心。博世集团董事长弗朗茨·菲润巴赫开诚布公地表示,今年博世全球销售额预计将达到约470亿欧元,在全球经济减速的情况下,这些成绩主要归功于包括中国在内的整个亚太地区市场的增长。
个人简介:弗朗茨·菲润巴赫(franz fehrenbach),从2003年7月1日起,一直担任博世集团董事长,职责包括企业规划、传播、高层职员管理、不动产和设施的管理。在担任博世集团董事长之前,弗朗茨·菲润巴赫曾经是该公司柴油系统的全球总裁。
弗朗茨·菲润巴赫
“未来将是电子、电动汽车的天下,这也是博世研发的方向之一。预计到2012年左右,成熟的电动车将全面进入家庭。从2008年开始到2010年,汽车工业的发展研究目标将集中在如何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改善燃烧系统和改进其他技术。到了2010年,汽车工业会全面进入混合动力时代,也就是说汽车社会会进入电动汽车时代。”
中国市场魅力不减
本报记者:近期美国乃至西欧的金融危机影响了很多企业,这对于博世在全球和中国市场的发展是否有影响?
菲润巴赫:实际上,从2007年下半年开始,美国经济就开始放缓,西欧是从2008年中才开始减速,这场金融危机影响了全球很多公司的销售额,博世公司今年的增长幅度也会比预期减少5%。我们今年在亚太地区的高速业务增长虽然无法抵消其他地区低速带来的冲击,但是中国和亚太地区所占的份额在增长。
目前,全世界的眼光都已经集中在中国,中国经济和汽车工业强劲的增长是有目共睹的。虽然今年速度会慢一点,但是并不妨碍中国市场的吸引力。事实上,中国的外贸依赖型在减少,银行系统资产状况良好,因此由美国蔓延开的金融危机对中国影响有限,所以,中国市场未来几年内依然会持续高速增长。我对此充满信心。
亚太区是主要驱动力
本报记者:包括中国在内的亚太地区是不是对博世全球的销量贡献很大?
菲润巴赫:是的。我们汽车技术部门约40%收入来自欧洲以外的市场,有近一半来自亚洲的需求。2008年亚太区销售以当地货币计算预计增长约14%。亚太区仍将是博世全球业务增长的主要驱动力。目前,该地区业务约占博世全球业务的16%,预计到2015年将增加到25%。
明年,为博世进入中国一百年。1909年,博世已在中国建立了办事处,但实现高速增长是近20年。从2004年起,博世在中国的业务的年增长率达到32%。今年我们在中国的销售有望达到23亿欧元(约250亿元),较去年有望获得30%的强劲增长。事实上,我们一直把自己看成是中国的公司。
本报记者:公司越大问题越多,譬如近期通用汽车濒临破产。博世至今能在全球如此高速地发展的原因是什么?
菲润巴赫:我曾听过一句俗语,说“大公司会逐渐消失,就像恐龙一样”,我认为这是不准确的。对于博世这样的技术型公司,首要的就是要提出创新技术,以应对诸如气候变化和资源短缺这类的挑战。结合博世的发展,获得成功的最大因素就是持之以恒的创新,研发投入比例要稳定。从20年前开始,博世在研发方面的投入就非常稳定,即使今年市场增长变缓,也不会缩减。2007年,我们在世界范围内申请了约3000项专利,博世每年在研发方面的投入超过30亿欧元。到2007年为止,博世在中国共投入10亿欧元,这个金额还将继续增加。2008年至2010年,我们还将在中国投资8.5亿欧元。
中国可再生资源投入仅次于德国
本报记者::8.5亿欧元投资将用在什么方面?
菲润巴赫:按gdp比例计算,中国用于开发可再生资源的比重仅次于德国。我们支持中国在可再生能源方面的发展,将做以资源节约和能源效益为重点的创新。在中国投入的资金中有2亿欧元将用于扩展设在无锡的柴油技术生产基地,以提高柴油共轨系统的产能,如此一来,我们在无锡的柴油共轨系统生产基地的员工数量在2009年有望增加一倍,增至3900名。
去年博世共销售了10万台柴油高压共轨系统,未来将达到140万台。同时,esp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