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9日,日本东京举行了“痛车”展,大约450辆“痛车”闪亮登场,让无论是动漫迷还是爱车族都大饱了眼福。本次“痛车”的盛宴有25家企业参加,甚至还有一些企业专门来推销他们的迷你痛车等相关商品,看来“痛车”的发展势头真是不可小觑。
“痛车”?是车子有点痛?还是开车的人很痛?其实都不是,所谓痛车,在日本是指绘制上动画和游戏人物等形象的独特爱车。
“痛车”的由来其实“痛车”在日本诞生好一段时间了,但是在大多数中国人眼里还是个新鲜词汇。“痛车”诞生于日本,许多追求个性的年轻人为了表达他们对漫画的热爱,就在车上印或喷上动漫作品。之所以要取名为“痛车”,首先,是因为给人文身会很痛,那么车“文身”也是会“痛”的;其次,在日本,如果要在车上画图案之类的东西要交税,由于开痛车的很多是年轻人,额外的税收使他们很心痛,所以叫痛车。痛车种类繁多,有许多人在摩托车甚至自行车上喷涂动漫角色。
“痛车”蔓延其实“痛车”离我们并不遥远,因为“痛车”是一种装饰文化,不仅在汽车和摩托车上,也在巴士和自行车领域蔓延着。只要你有足够的想像力和不畏惧路人奇异目光的胆量,都尽可将自己的交通工具改装成痛车。粘贴印刷了卡通角色的贴纸手法是痛车装饰的主流,虽然不乏在上面花费颇高的人士,但大多数都是蛮厚道的价格。日前,在日本火车也玩起了痛车,花了大约230万日元涂装费用打造出第一辆忍者列车。
中国的“痛车”对于80后的人群来说,痛车追求个性的风格无疑正中下怀,然而在中国大家所见到的痛车却很少。首先,“痛车”在法规上有所限制,为了方便车辆登记,不准随便喷图案;其次,对于仍处在发展中国家的我们来说,拥有一辆痛车可能需要付出长时间的努力和一笔不小数目的金钱,特别是对于财力不算雄厚的“80后”来说,负担就更重;再次,很多人还觉得,虽然“痛车”能让爱车变得独特,但是在中国来说还是过于招摇,不够低调。